365APP下载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心理百态

你了解自己家里的“潜规则”吗?

发布时间:2016-12-2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640.jpg

文|JoyLiu 壹心理专栏作者

不管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家庭中都有会一些规则,在一个相对健康的家庭中,几乎所有的规则都是透明的,并且所有的规则都是灵活并且有商榷余地的。

比如,可能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可能会跟孩子说:为了保证你的安全,在18岁之前,都希望你可以在晚上11点前到家。但是他们在孩子非常想去参加一个party或者毕业晚会等等时候还是强制要求,他们可能会说:宝贝,如果你的确需要11点之后到家,请你提前跟我们说明,我们会容许你晚回家,同时如果没有人送你回家,也方便我们去接你。

而在功能失调家庭(dysfunctionalfamily)当中,很多规则都是没有被明确说明,但是每个家庭成员又心照不宣的必须遵守。比如可能家里爸爸收受贿赂,但是为了保住爸爸的职位,妈妈和孩子都装做不知道,爸爸收受贿赂这件事件也就成了家里不能被讨论的,公开的“秘密”。再比如,在家里只要孩子表达出愤怒,伤心或者沮丧的情绪时,就会被父母责骂,甚至是惩罚,那么家里没有明确说但是家庭成员却必须遵守的规则就是:愤怒,悲伤和沮丧的情绪是不可能被表达的。

今天Joy童鞋邀请朋友们一起,去看看我们家里那些可能的潜规则,然后发现这些潜规则是如何影响着自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和每个人之间的关系的。

JohnBradshaw提出,在功能失调的家庭中,通常可能存在的“潜规则”可能有以下8个:

1.控制准则(ruleofcontrol)

你必须在任何时刻控制所有的互动,感受和个人行为。这是所有功能失调的,以羞耻感为基础家庭系统的核心准则。一旦你开始控制感受,所有的自发就消失了。控制给了一个家庭成员一种力量感,可预测性和安全感。控制狂实际上就是一种严重被破坏了的决策力。控制狂们通常都要极力控制那些根本不可能被控制的东西,比如人类基本的不安全感和人生的不可预测性。

我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当中曾经感受到最强烈的,就是对感受和行为的控制。妈妈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她可能通过指责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绪投射给别人:“都是你让我这么难过!”同时她也控制着别人的情绪:“你根本不应该为这样的事情生气。”

有的时候就连最简单的行为,比如今天出门穿什么,她也必须控制:“你听我的,不要穿这件,穿那件!”如果我没有穿她指定的衣服出门,她一定会愤怒的说:“你就是要跟我对着干是不是,我只是给你提个建议,你穿那件太丑了,你为什么就是不听?”

可问题就在于,如果她真的只是提出的是“建议”而不是控制,那么我没有采纳她的建议时,她可能会有些失望,但绝不会说“你就是要跟我对着干”或者“你为什么就是不听”。一个“必须”被采纳的“建议”,只可能是一种控制。

2.完美主义准则(ruleofperfectionism)

你做的所有事情都必须是“对的”。这种独裁式的“正确”可以是几代人中被保存下来的任何准则。这个准则可能是关于成就(一定要“出人头地”)或者是道义上的“正确”或者是成为贵族和富人。完美主义的原则永远都有一种强迫的衡量。全家人用保持“完美”,让自己“高人一等”来掩藏内心的羞耻感。

恐惧并且避免犯错误也是完美主义家庭的一个组织原则。家庭成员会依据外面的形象生活。如果你受到这个准则的影响,你会忙着在一个情形下观察自己的行为,然后问自己:“我做的对吗?”“我看来OK吗?”你致力于管理自己的形象并且你总是用外界的标准来评价自己。

没有什么准则比这个准则更让人绝望了。因为这些理想化的标准是我们自己在头脑中臆想出来的,没有现实中的人真的可以达到。人类本来就不可能完美,所以完美主义本身就是不人道的。

在有完美主义准则的家庭当中,父母会经常把孩子拿来跟自己“完美主义”的标准或者他们觉得是自己完美主义的楷模做对比,所谓“别人家的孩子”。比如你必须永远一丝不苟,比如“我们家人从来都是学校里的第一名”,比如“永远都要对别人表示感谢,即使你心里没有一点感激”。

3.责怪准则(ruleofblame)

责怪是我们掩饰自己羞耻的另一种方式。我们会把自己的羞耻通过责怪来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因为我们会为自己的脆弱和依赖感到羞耻,所以指责就自动成为一种逃避我们真实感受的一种方式。

“都是因为你气我,我才这么愤怒。”

“如果不是因为你总是自责我,我才不会气你。”

“你每次都是这样,从来都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你不也是,你从来都是对的,错的永远是我。”

我们好像会陷入到一种相互指责的死循环,发现在每段这样的对话结束后,除了让彼此更加坚定的认为对方不可理喻之外,好像从来没有解决过任何问题。

责怪是我们习惯性的一种重新获得虚假控制的一种方式。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脆弱要暴露时,我们就开始为自己的脆弱感到羞耻,我们就会用指责的方式让对方羞耻而不是去感受自己的羞耻。

比如我做错了一件事情或者很脆弱时,因为在我完美主义的家庭中,犯错和脆弱是很让人羞耻的,所以我不能犯错,不能脆弱,我就只能去责怪别人:“我之所以没有好好复习,是因为你没有早点叫我起床!”或者“我得了抑郁症,是因为你从来不考虑我的感受。”

4.否认“5个自由”准则(Ruleofdenyingthefivefreedoms)

这个原则跟完美主义原则是相关的。

“你不应该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不应该这样想,不应该有这样的感受,不应该这样的想象,不应该这样做。”

5个自由指的是家庭之中,每个家庭成员被容许去自由的感觉,思考,感受,想象和为自己的目标冒险。但是在功能失调的家庭当中,这样的自由是不被容许的。我们总能听到很多的“应该”或者“不应该”。

“你不应该嫁给他,因为他在北京没有房,你愿意为自己的幸福冒险?不可以!因为我比你更懂得,没有房就不可能幸福!”

“你应该觉得自己很幸运;应该很感激我们为你做的一些;应该想着多听我们的话;应该为我们的情绪考虑。”

“你不应该生气;为了这样的人难过,你真的是不应该;你不应该这么严肃,为什么别人都笑了就你一个人不笑?”

5.不交流准则(Theno-talkrule)

不要公开的讨论任何让这个家庭不安的情绪,想法或者经历。这个规则是我们规则4的延伸。

我的几乎所有来访者会在咨询里的某个时刻跟我说:“这些事情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是啊,他们怎么可能告诉别人,因为他们根本都不能跟家人讨论这些,而家里的“秘密”又让他们感到羞耻,他们只有一个人默默承受,默默流泪。

从童年起,我们就有很多的东西不能跟父母探讨。我们的家长会用威胁,否认,呵斥或者逃避的方式拒绝跟我们探讨可能会让家庭关系有压力的话题。

“爸爸,为什么妈妈看起来那么生气?你们吵架了吗?”“没有啊,妈妈没有生气,你看错了。”但你明明看到妈妈撅着嘴,眉头紧锁,在一旁不理你和爸爸,这时候留给你的,就只有独自承受和困惑。

“妈妈,你为什么经常不回家?”“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良心,我不回家不还是为了给你赚钱?你看看你的玩具都是哪儿来的?”(让孩子感到羞耻)其实妈妈不回家,可能是因为她在用工作逃避着跟爸爸的紧张关系,可能是她在外面已经有了外遇甚至偷偷又组建了一个家庭。但是爸爸不说,孩子也不被容许提这件事,可能直到有一天,妈妈的外遇已经再也无法掩盖时,孩子才很受伤的知道这件事情,并且这个时候妈妈的外遇仍旧是这个家庭的“禁忌”。

不管是爸爸妈妈的外遇,还是丈夫妻子的不忠,不管是丈夫的酒瘾烟瘾,还是妻子的依赖控制,不管是爸妈的性生活,还是他们不同消费观和金钱观,不管是不良的婆媳关系,还是不良的父子关系,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功能失调家庭中的禁忌。他们有很多公开的“秘密”,有好多不可逾越的“雷区”。

6.不倾听准则(Theno-listenrule)

每个人都在表达,但没有人在真正聆听。

在功能失调的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如此的自我防卫,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力去倾听对方此刻在说什么。为了保证自己是“对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完美主义原则),我们时刻都在想着自己下一句该说什么,而不是去倾听对方说了什么。

所以你会发现,在这样的家庭中,其实不存在真正的交流。因为所有人都在为自己辩护,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攻击自己形象的语言,我们忙着维护自己的形象,忙着保证自己永远是对的(或者对方永远是错的),根本没有能量和注意力去真正的倾听。

“你能不能早点回家?”

“你什么意思啊,你的意思是我每次回家都很晚呗?那我上个星期每天下午5点就到家了,还给你做饭,你不记得了?”

如果我们不那么自我防卫,不时刻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也许我们可以问问对方:“为什么要我早点回家呢?”也许我们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我最近上班有些不愉快的事情,想找你聊聊天,求安慰求拥抱。”

7.不完成准则(Incompletionrule)

在功能失调的家庭当中,同样的争执和争吵可能持续数年。这个原则可能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长期争执却没有任何结果。另一种是表面和平,维持彼此的意见不合。不管是哪种形式,对话仍旧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家庭成员仍旧感到沮丧和困惑。

8.不可靠原则(Unreliabilityrule)

“不要相信任何人,这样你就不会失望。”是经常出现在功能失调家庭中的准则。因为父母本身都还是“巨婴”,所以他们自己的需要还一直没有得到满足,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需要不仅得不到满足,而且他们需要来满足父母的需要,所以每个家庭成员的需要都没有被满足,每个人都是不可靠的。

“妈妈,能不能买这个玩具给我?”

“乖,宝贝,前面还有更好的玩具,我们先不买,前面有!”

结果你发现前面并没有妈妈所说的玩具,她只是因为不想买给你而说了谎,这个时候你便开始意识到:妈妈并不可信。

其实妈妈不想玩具给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很拮据的家庭,觉得买玩具是很奢侈的行为。但她并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需要(对于节省的需要),她没有告诉你“不买玩具是因为妈妈觉得玩具太奢侈了,妈妈小的时候从来都没有玩具”,而是选择了用欺骗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些就是在功能失调家庭中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深深的影响着我们,让我们不知不觉在自己的家庭中继续延续着这样的方式。

后面,Joy将尝试着跟大家一起探索超越原生家庭,跟自己和家庭和解的方式。希望我们,都意识到自己内心强大的生长的力量,拿出长期的勇气和坚持。


------------------------------------------------------------------------------------------------------------------------------------------------

【本文摘自 壹心理】

文|JoyLiu 壹心理专栏作者

作者介绍:JoyLiu,心理学临床所博士生,心理科普达人,中国积极心理协会、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会员,微信公众号:繁荣成长工作坊(FlourishingParty)。